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世界中医药》 > 20171
编号:13621727
脾失健运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探讨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1月1日 《世界中医药》 20171
     FD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,脾失健运,清气不升,浊气不降,与胃气的气机平衡关系被打破,中焦气机升降失调,加之气血生化无源,气血亏虚,可出现类似PDS的症状,如胃容受性受损,餐后饱胀,早饱,胃窦动力低下,胃排空减少的表现;当中焦气滞,加之土虚肝木来乘,可出现类似EPS的症状,如上腹及两胁疼痛不适,烧心,反酸的表现。因此,气机不调是FD的共同病机,气机升降,脾胃为枢,而脾胃气机升降有赖肝气疏泄助脾运化而生发清阳之气,助胃受纳腐熟而下降浊阴之气[10]。此外,有学者[11]从物质能量代谢角度对“脾主运化”这一理论中的“脾不运”和“脾不化”分别进行探讨,认为脾运主要为水谷精微的消化、吸收和转运,而脾化则是对吸收的水谷精微进行气化,单纯的将脾失健运等同于胃肠道消化、吸收功能可能過于片面化。因此,也有观点[12]提出脾虚不运是中焦气机紊乱的重要病机,可导致类似于痞满症状的FD,而脾虚不化则因化物和化湿功能的异常,可导致类似于泄泻症状的功能性腹泻。基础研究发现PDS与EPS具备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,其中PDS多与胃肠动力调节紊乱机制相关,而EPS多与胃酸异常分泌相关[13]。但临床上症状的表现并不为单纯某一个亚型,有研究表明PDS-EPS症状重叠患者较单纯FD亚型患者餐后不适症状更为严重[14] ......
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759 字符